第56章 全村都知道我“病”了 在苏慧兰犹豫着……
类别:玄幻奇幻
作者:
水棠字数:9817更新时间:25/11/13 11:00:00
就在苏慧兰犹豫着要不要问问两位领导, 是不是吃不来这饺子的味道时,两个人突然就撂筷子了!
这回连苏奶奶都看出不对劲儿来了:“孙社长、周书记,你俩咋不吃了?是不是吃的不合口啊?”
孙社长连忙道:“没有、没有!大娘,您家这饺子香着呢!俺们俩爱吃的很!”
苏奶奶满脸不解:“那你们咋就吃这点啊, 这怕是连十个都没吃上呢!”
周书记就笑说:“大娘, 我们真没少吃!主要是之前走这一道口干舌苦的, 就想多喝点热乎面汤!这面汤喝多了, 它不也占肚儿吗?所以您老别多心, 我们真吃饱了!”
孙社长也道:“对、对, 昨儿年三十儿我在家多喝了几杯酒, 今天这家伙就老是犯渴!再一个我发现, 大娘您家这个饺子好吃, 这面汤也特别好喝, 哎呀我这喝了第一碗、就想第二碗,那家就跟鸡汤似的, 我喝的……”
周书记看他越说越不像话,怕他又犯虎劲儿, 赶紧“咳嗽”了一声, 打断道:“大娘啊,我们也待了挺半天了,还吃了您家一顿饺子,可真算没白来!不过我们哥儿俩还得上别的老乡家里走走,时间不早了,就不打扰您和小兰老师了!”
说着,看了眼对面孙社长!
孙社长马上反应过来,连忙从自己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钱和票放到炕桌里侧。
“那啥,大娘啊, 老周说的对,我们还得上别家看看!这饺子我们哥俩不能白吃,这钱和票,您老收好!”
苏慧兰忙道:“孙社长、周书记,不用了!大过年您二位都顾不上休息,还特意来看我们,这份心意我和奶奶都领了,但这钱我们真的不能收!”
周书记却道:“那不行,小兰老师,咱们有规定,到老乡家吃饭是一定要给饭钱的,我们做干部的哪能不以身作则!”
苏慧兰姑娘家不好跟两位干部推让,所以苏奶奶拿起那些钱票就要给孙社长塞回去。
“俺老婆子可不懂啥规定,俺就知道没有那大过年的,客人上家吃几个饺子还收钱的,那俺成啥人了!孙社长、周书记,这钱和票你们拿回去,俺们不要!”
可孙社长别看长得人高马大,动作却极是灵敏,一看老太太奔着他来了,二话不说,先后退一步躲了开去,然后侧身直接越过苏慧兰,一气儿就跑到了屋门口!
苏慧兰:“……”
看孙社长跑出了“推让范围”,周书记也紧随其后,“大娘,您老就收着吧!您也说了,这是大过年的,我们俩本来就不该空手上门,您就当这是我们哥俩的一点心意吧!”
这时,从头到尾也没说两句话的齐五爷也劝苏奶奶:“老嫂子,收着吧,周书记和孙社长去别人家也都给了的。”
他说的是实话,以前没机会接触不知道,这两位公社领导人真的很好,一点架子没有不说,到了村里几户条件差的人家,都自掏腰包贴补了不少钱和票,就是谁家也没有老嫂子这里多而已,但这不是有原因吗,他不能说。
苏奶奶还是不答应,急的直跺脚:“那就是要给,也不能给这么多啊!”
可回应她的是早已经跑到门外的孙社长那大嗓门:“大娘啊,您就别跟我们撕巴了,好好收着吧!以后有机会,我们哥俩再来看您!”
然后又喊齐五爷和志国大伯:“齐支书、苏队长,赶快带我们去下一家吧!”
两人闻声连忙也走了出去。
说话间,走在最后的周书记回头道:“大娘,今天就先这样,我们哥俩先走了,您老多保重身体!”
“小兰老师,再见!”
一眨眼屋子里就走了个空。
祖孙俩追出去一直送到门口,苏奶奶看着手里厚厚的一大把钱和票就开始发愁。
“兰啊,你说这可咋办?”
苏慧兰凝视着前面几人远去的背影,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:“确实不该收。”
苏奶奶念叨着:“得想个啥招能还回去呢?”
苏慧兰回过神来,“这样吧,等过完十五,我到邮局寄封挂号信,把这些都装在信封里给孙社长他们寄回去。”
苏奶奶一听直说这主意好,要不然这可得欠下多大的人情啊!
苏慧兰看了看表,这么一闹,都快九点多了,忙说:“奶奶,这些先放下,您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上几个饺子呢!咱先回屋吃饺子!”
等回了屋,吃了一顿热乎饺子,苏慧兰就开始整理那些钱、票,准备把它们单独收起来,然后放到空间里,等过完元宵节就寄回去。
这一大把钱和票当中,钱约莫有个十来块,大部分都是花花绿绿的票,有粮票、油票、肉票、糖票、棉鞋票、布票,副食品票,总之各式各样,五花八门,齐全的很!
最让她无语的是,里面竟然还有两张月经带票!
她一度差点以为是自己眼花了,后来还是苏奶奶看她举着那两张票半天没动静,忍不住问了一嘴。
结果听完孙女一说,老太太就直拍大腿:“唉呀妈呀,奶咋把这事给忘了!你这过完年都十六了,奶估摸着你也快该来了!这东西是得提前准备上了!”
然后就一脸高兴的跟孙女商量:“兰啊,你看还是人家想的周全!奶琢磨着别的票咱不拿,但这东西还真缺的慌,要不咱就收了吧?实在不行,咱到时候塞点别的票顶上!”
苏慧兰有点懵,不是,她奶难道不觉得两个大男人兜里装着这东西有点不对劲儿吗?
她就问她奶,苏奶奶听完就笑了:“傻丫头,咱东北都是女人当家,哪个男人兜里能揣着这么多票?这一看就是两个干部家里的媳妇给准备的!俺估摸着兴许是人家两位家属知道了咱家这情况,有心放里头的,齐书记和孙社长也没看,就囫囵着一把都给咱了?”
苏慧兰顺嘴问道:“奶奶,您觉着两位领导给咱这么多票是为了想照顾咱家?”
苏奶奶叹了口气:“俺就是这么猜的!这事其实也不是一回了,七一年春天咱这儿林场刚改公社那会儿,有两个干事,哦、也是解放军,下来大队了解情况!”
“你五爷爷和志国大伯为了照顾咱们,特地把人领到咱家,人家一听说你大伯家里的情况,明明就吃了一碗苞米面粥和两个烤土豆,人家就给俺留下了两块钱和三斤的粮票!”
“那苞米面才九分钱一斤,两个土豆都不值一分钱,两块钱那能买多少粮食啊!奶知道,咱是碰上好人了!可那时候你大伯家的债还没还清,日子过得苦,奶仗着一张老脸就把钱收下了!”
“可现在不一样了,兰啊,你成了正式的老师,你大伯家去年上秋也把钱还清了,咱就不能再仗着别人好心拿这些钱和票了。”
苏慧兰听罢点了点头,原来奶奶当年也得到过公社领导的帮助,虽然苏慧兰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猜测,觉着可能是干部们想给予一定帮助,不过……
她看了眼桌上被她整理好的那一摞子票证,即便是出于想对她家提供帮助,这个数目也实在太多了!况且,他们家如今在队里已经不算最困难的了。
苏慧兰心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,那边苏奶奶却已经拿起那两张月经带票喜不自禁道:“不是奶眼皮子浅,奶在商店看着过,人家卖现成的那就是比咱自己做的板正,料子也精细!回头奶就用布票给这两张票换下来……”
说完,又忍不住问苏慧兰:“对了,你说咱直接把这两张票换下来是不是不好啊?俺估摸着他们可能自己心里也没数,但是不说又好像占人家便宜似的……兰啊,要不然你寄信的时候捎带脚提一嘴?”
苏慧兰:“……”
苏奶奶这头惦记着想留下两张月经带票,却又有些不好意思,陷入为难,却不知另一边的孙社长头也大了!
他从下面大队回来,进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厨房里,端出自家媳妇给他留的饺子,一口一个狼吞虎咽!
可没想到不一会儿,他媳妇就跑到厨房把他给堵在门口,上来就问:“老孙,咱屋里我放写字台抽屉里那些票呢?”
孙社长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儿心虚,嘴里的饺子都不香了,最后抹了抹嘴,佯装一脸无所谓道:“哦,我拿去用了!咋的,有啥事啊!”
媳妇忙催问:“用到哪儿了?”
孙社长脖子一梗,眼珠子一瞪:“老子爱用哪儿、用哪儿!还得啥事都跟你汇报是咋的?李翠同志,作为公社领导的爱人,你别这么抠搜的,要注意提高思想觉悟!”
媳妇气的直跺脚:“孙大鹏,你说啥呢,我是那种人吗!平时你拿咱家东西给这个、给那个,我啥时候说过一个‘不’字!就是有啥事,你能不能先提前跟我说一声!”
“今天你拿走的那些票里有两张月经带票,是人邻居王大娘托我给她孙女好不容易换到的!”
“啥!”
孙社长一听就傻了,呆呆的一屁股坐在板凳上,喃喃道:“个败家娘儿们,老子让你坑死了,这票往一块儿放干啥,我这成啥人了!”
他媳妇可没心思听他发愁,还在抱怨道:“你知不知道,这票又多难弄到!咱们林场里只有拿了‘先进’的妇女同志,年底才能按奖励得两张这个票!就说王大娘他们家,人就为这点事都等了半个多月了,前儿你们爷儿们还吃了人家一大碗豆面卷子!你们吃的倒是香,可回头叫我拿啥给人家!”
这话倒把孙社长听住了!
他是主抓林场这边采伐和运输木料的,平时对这些乱七八糟的小事还真没在意过!
忍不住脱口问了句:“那你们平时用啥!”说完还下意识往自家媳妇腹部以下、大腿以上的位置看了眼。
这句话加上这一眼直接把他媳妇弄的愣住了,等反应过来立时闹了个大红脸,上去对着他后背就是一顿捶,边捶、边骂:
“孙大鹏,你瞅啥呢!你个不要脸的!让你瞅、让你瞅!”
孙社长坐在那儿,乖乖任自家媳妇捶着,心里木木的想着:这东西听着挺不好弄的,说不定还能有点用处?……他要不就假装不知道吧……反正他以前是没脸皮,现在是脸贼厚,他就当、就当没这回事好了……
苏慧兰一点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凑巧的事有那么多,初一那天她奶还跟她念叨要留下两张月经带票,没想到初三晚上她就来月经了!
初三下了场大雪,下午大伯和二哥来帮她们扫院子,她也跟着一起干了点活儿,结果扫完雪回屋就觉着小腹一坠一坠的难受,她起先也没当回事,等晚上上炕的时候,才发现裤子弄脏了!
苏奶奶紧张坏了,不准她下炕,又给她熬了一大锅红糖姜汤,连夜帮她赶做了两条月经带。
“兰兰啊,这俩先对付着用,明儿一早奶去给你买月经带去!”
苏慧兰自然不肯:“奶,算了,都一样用!这今天才下了这么大的雪,道肯定不好走!等过几天我好了,咱再去!”
一说到雪,苏奶奶又愁上了,开始“数落”苏慧兰:“你说你这孩子,那自己要来事咋不知道呢!还跟你大伯他们在外头冻了一下午!这姑娘家第一回 来事情,可一定要注意了,要是着一点凉气,那以后就要遭大罪了!”
老太太说着,又赶忙下地端了一大碗红糖姜汤:“再喝一碗,一定得把这股寒气赶走!”
苏慧兰无奈:“奶奶,我不刚喝完一碗吗?这再喝今晚还不得尿炕!”
苏奶奶却不依:“尿炕也得喝!听话,现在多喝点,那总比以后遭罪强”
苏慧兰没办法,只好接过大碗,咕咚咕咚喝光了。
这一晚,苏奶奶一直没怎么睡,到后半夜还起来生了一炉子火,就怕屋里太冷冻着了孙女。
可能是昨晚那一大锅红糖姜汤起效了,苏慧兰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神清气爽,小肚子也没那么难受了,就想起来给苏奶奶帮忙做饭。
谁知苏奶奶说啥也不让她动弹,非让她接着在炕上烙着,把饭菜都给直接端到了跟前。
这还不算,老太太囫囵着吃了碗饭就急着去了志国大伯家,问大奶奶讨了一把黄芪回来。
他们这儿黄芪多,大伙儿除了挖回来卖钱,就是拿来泡酒,偶尔也有姑娘、媳妇们自己吃。
“黄芪、生姜、红糖,最好再想法淘弄点红枣,给她炖一锅,叫她连着喝两天,保准下回来啥事没有!”
大奶奶知道了咋回事,就特意嘱咐苏奶奶,然后又让柳枝大娘再拿点红枣,让苏奶奶一并带回去。
苏奶奶没让柳枝大娘动:“家里有点干枣,俺约摸着够用了!”
等把苏奶奶送走了,大奶奶还跟自己儿媳妇感慨:“看看,日子过得多快啊,小闺女一眨眼就成了大姑娘,能嫁人喽,这嫁妆也该置办起来了!”
不想这话叫东、西屋里外乱窜的苏小奎听去了,不到半个下午就把她这点事弄得满村皆知!
起先是大林叔家的升子说,三十下晚他妈和他奶也不知道为啥,非得让他哥把一个荤油坛子从东屋般到后屋,又从后屋搬到外屋地,来回折腾了两圈,他说要搬,他妈和他奶就捂嘴乐!
给他笑的直发毛,到现在也不知道因为点啥!
升子这么一说吧,苏小奎就猛然想起来,好像他家三十晚上那天他妈也让他哥搬啥玩意儿来着,同样也没叫他跟着!
他还以为他妈是要藏啥好吃的,这要是平时他肯定跟过去看看,但是过年这两天家里好吃的多,他就想着等过几天再说!
几个小伙伴一听原来这还不只一家,一时就都来了好奇心,想弄清大人们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!
后来就有人提议不如去问问班上的田爱华,田爱华比他们都大,过完年都十六了,问他说不定能知道!
几人就打定主意就要去找田爱华,田家住在村西这边,几个孩子过去找的时候,正好赶上田爱华和罗天成两个站在路边说话。
几个孩子里打头的苏小奎因为他哥的缘故,跟罗天成很熟,见面打了声招呼,也没把他当外人,反而心里还挺高兴,觉得有罗大哥在,说不定他也知道咋回事。
然后几个人就你一句、我一句的把自家哥哥们搬荤油坛子的事讲了出来,最后问俩人,知不知道啥原因,为啥哥哥们搬得,他们搬不得!
没想到向来在村子里“神通广大”的罗天成也懵了,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么个事!
倒是一旁的田爱华听得耳根子通红,支支吾吾好半天才给大伙儿解释明白。
原来除夕夜里搬荤油坛子,是为“动荤(婚)”,意思是盼着来年能动一动婚事,讨个媳妇回来,相当于是变相的求姻缘!
一听说搞得这么神神叨叨,就是为了娶媳妇,几个半大孩子立时就觉着没意思了!
林大升嘟囔道:“搞了半天就是为了这事啊,真没劲儿!俺妈和俺奶要是早告诉俺,俺才不会去凑热闹,有那功夫俺还不如多放俩炮仗!”
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。
就苏小奎看着还有点脸红的田爱华,忍不住起了捉弄心思:“喂,田爱华,你这么不好意思,是不是你三十儿那晚也搬你们家荤油坛子了!”
可怜田爱华脸上刚下去点的热度眨眼又烧上来了,其他孩子看他不禁逗,越发哈哈大笑起来!
“哈哈,脸又红了,看他那样肯定是搬了!”
一旁的罗天成也跟着翘起了嘴角,不过看田爱华窘迫的都快要钻大雪堆里了,便适时制止小奎道:“好了,小奎,爱华比你们都大,别使劲欺负他了!”
苏小奎虽然淘气,但是也比较有分寸,闻言便不再捉弄田爱华,这时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“田爱华跟兰老师同岁呢!”,就把话题带到了苏慧兰身上!
一提他兰兰姐,苏小奎就想起白天奶奶说的话:“要说‘动荤’,俺奶今天还说咱们兰老师也能嫁人了!都该准备嫁妆了!”
旁边不经意听到这一句的罗天成嘴角的笑瞬时一僵,装作不经意的问了句:“小奎为什么这么说?”
其他人也好奇的看着苏小奎,苏小奎也没多想,就顺嘴道:“好像是俺兰兰姐生了病,俺三奶奶就来俺们家要俺爷泡酒用的黄芪,等三奶奶走了俺奶就说了这么一嘴!”
罗天成却是心里一紧,忍不住问道:“你兰兰姐生病了?”
田爱华也说:“对啊,小奎,兰老师生病这么大的事,你咋不早说呢!”
其他孩子也纷纷道:“是啊,兰老师生病,咱们该去看看的!”“再说生病和嫁人有啥关系啊!俺咋越听越乱呢?难道是治不好的病?”
这最后一句话直接让在场的大人、小孩脸色都变了!
苏小奎顿时急了:“呸呸,瞎说啥呢你们!俺没说是因为听俺奶说兰老师病的不重,好像就用那个黄芪、红糖、红枣啥的熬一锅水喝上两天就能好……”
说到这里他自己好像也有点疑惑:“不过兰老师这个病好像不容易去根,俺听俺奶那意思,好像下回还得犯,犯了就肚子疼,但是如果先喝了药,那等再犯的时候也就不会太疼了……”
大伙儿是越听越迷糊,这到底是啥病啊,总犯肚子疼不说,还去不了根,再说这治不好的病还不算重病吗?
所有人脸上就都露出了担忧,不知谁嘟囔了一句:“这可麻烦了,要是兰老师月月犯病咋整?”
就是这个“月月”两字让一直紧皱眉头的罗天成忽然一愣,接着他面色古怪的问了苏小奎一句:“小奎,你确定你奶知道你们兰老师‘生病’了以后,才说了那句嫁人的话吗?”
苏小奎点头,他本来是笃定兰兰姐没啥大事的,可是现在让大伙儿这副样子吓得,自己也有点拿不准了,就小声道:“是啊,要不是俺奶说俺兰兰姐没啥大事,俺也不会这么跟你们说的……”
罗天成的表情登时有些哭笑不得,他心中已经有了猜测,想到那人所谓的“生病”,他的脸就控制不住的迅速烧红!
因为长得白净,他整张脸几乎红的像能滴出血来,倒把他旁边的田爱华吓了一跳!
“罗大哥,你这脸咋了?”
面对大伙儿惊讶的目光,罗天成淡定的摇头:“没事,大概是外头站久了,让风吹得!”
风吹得?
大伙儿下意识抬头看了眼蓝洼洼的天和鸡蛋黄一样的太阳,这天有风吗?
不过显然对比人高马大又十分结实的罗天成,大家这会儿更担心他们兰老师!
田爱华提议:“不管咋说,兰老师生病了,咱们大伙儿是不是都该去看看?”
其他几个孩子都纷纷表示赞同,最后连苏小奎也觉得好像确实该去。
罗天成轻咳了一声,提出了反对意见:“刚刚小奎不是说他奶奶已经给了兰老师药吗?我觉得你们兰老师吃了药可能会想好好休息一下,你们现在过去说不准会影响她休息,所以我建议你们不如先在家听信儿,等听说她好一点再去看望!”
大伙儿一听也觉得有道理,便相互约定等过个一两天再去兰老师家。
结果几个孩子回去后越想越觉得事情严重,大山里落后,也没啥医疗条件,一场小病就死人也不算啥稀奇事,孩子们都喜欢自己的兰老师,生怕她真的会有个三长两短,便都忍不住把白天从苏小奎那里听到的话告诉了各自的爹妈。
爹妈们也闹不明白咋回事,见自家娃着急,就少不得出门相互打听一番,结果就这么一传十、十传百,半天的工夫,差不多全村的人都知道了苏慧兰得了一种治不了根的“怪病”!
后来这事把志国大伯和齐五爷也给惊动了,这头两天还好好的,咋两天没看着就摊上这么大事了呢!
把两人急的够呛,得亏柳枝大娘得着信,知道自家那败家儿子闯了祸,赶忙出来跟大伙儿解释!
所以继惊动了全村的兰老师的“怪病”后,现在全村人又都知道兰老师来了例假……
老老实实趴在家里热炕头上的苏慧兰压根不知道,自己以这种方式成功占据了秀山大队新年茶余饭后话题榜的第一位!
直到从下午到晚上,一直陆陆续续有人上门来看她,她才发现不对劲。
这些人有的拿着一小包红糖,有的拿着一小块生姜,还有拿着自家挖的黄芪的,起先她以为这些人是来看她奶奶的,后来才发现大伙儿进门都是直奔她,而且第一句就是让她好好在炕上趴着,别着凉,多喝红糖水之类的!
目标一致,话题集中,极具针对性,分明就是冲着她来的!
苏慧兰有点懵,正想让奶奶出去打听打听咋回事,柳枝大娘就揪着苏小奎的耳朵给她来“赔罪”了!
等听完了苏小奎支支吾吾说出来的前因后果,苏慧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明天她可咋出门啊?
等苏奶奶把一脸歉疚的柳枝大娘母子送走,一回屋就发现孙女把脑袋埋在棉被堆儿里,身子露在外头,趴在那儿一动不动的!
老太太怕孙女憋坏了,赶忙过去给被子拿开了!
结果她刚一动,就听宝贝孙女捂在棉被里,瓮声瓮气的问她:“奶奶,你看我像不像门口挂的那条咸鱼?”
苏奶奶一下就乐了:“不像、不像,奶的宝贝孙女像朵花!”
接着又开解苏慧兰:“小奎年纪小、不懂事,几个孩子也是惦记你,哪成想好心办了坏事,都赶到一块儿去了!你也别难受,咱这也是正常的事,现在不像再早,妇女都顶半边天了,没人笑话咱!”真笑话,她就去拼命!
苏慧兰倒也不是怕人笑话,就是本身正经历初潮,心态一时有点没调整过来……有点别扭,再加上又遇到这种事,就更加烦躁了!
都是从小姑娘过来的,苏奶奶知道孙女的心情,便搂着她讲起了自己年轻时第一次来例假的事。
“奶那会儿也跟你这么大,过完年十六,不过俺那会正好赶上的是夏天,俺还在河边洗衣裳呢!”
“俺那时也是洗着洗着就觉得肚子疼,俺也不懂,还以为自己是要闹肚子,衣裳都不想洗了,就想快点回家!可俺还没走几步,就让人给俺叫住了!那人啊生得高高瘦瘦的,眼睛也大,看人的时候傻乎乎的!”
苏奶奶一下一下摩挲着孙女柔软的麻花辫,目光中充满了怀念。
“俺当时可不耐烦了,就问他喊俺啥事,没想到俺一问,这人不但答不上来,还闹了个大红脸,俺看他脸红脖子粗的,俺也觉着别扭,看他实在不说话,俺就抱着衣裳走了!”
“后来那人就急了,一下追到俺前面,把俺又截住了,然后二话不说就把身上的外衣脱了,把俺给吓的啊!俺还以为他是要耍无赖,都差点要喊人了,没想到他把衣裳扔在俺的盆子上,说了句‘把裤子遮遮’就跟逃荒似的跑了!”
“俺开始还不明白咋回事,听他说裤子,就伸手摸了一把后面,结果摸了一手血,俺赶忙去看河边俺之前坐的那块石头,发现上面也沾了血,俺约摸着知道点这个事,猜到自己可能是来那个了,就赶忙回家了!”
苏慧兰听得有趣:“所以您是披着那人的衣裳回的村?”
苏奶奶却摇头,脸上的笑容隐隐透出几丝嗔怪:“哪能啊!俺一个黄花大闺女披着男人的外衣回村,让别人看见,那俺还做不做人了?”
苏慧兰好奇道:“那您怎么回去的?”
“俺绕的小道儿,从村子侧面回的家!路上遇到的几个人也都是正面遇上,没谁特意回头看看俺一个大姑娘的腚!”
苏慧兰想想也是,不由笑了起来,又忍不住问她奶:“那后来呢?您还得把衣裳还回去吧!”
苏奶奶笑了起来,苍老的脸上竟然带着几分甜蜜:“还了,不但还了,俺后来还把自个儿搭给他了!”
苏慧兰瞪大了眼睛,所以,那个人原来是爷爷!
苏奶奶搂着孙女,轻声道:“你爷爷把衣裳给俺的第二天,当俺再从那条河经过的时候,就发现俺之前坐过、弄埋汰的那块石头不见了,俺找了一圈没找着,后来还他衣裳时问他,他说是让他丢进河里了!”
“俺就觉着这个男人细心,看着挺会心疼人,所以后来他托媒人上俺家找俺爹说亲,俺就答应了!”
苏慧兰没想到爷爷、奶奶的姻缘居然是这样开始的,一时也觉得神奇,而且不知为啥,听了这个故事,好像她的心情也好了一点,不再像之前那么烦躁。
苏奶奶哄好了孙女,就准备去仓房拿几个馒头,晚上给孙女熬鸡汤的时候就着吃。
出了房门,一抬头就看到满天的星斗,耳边仿佛还能响起男人那憨憨的声音!
“梨花,以后那啥你千万别沾凉水,活儿都让俺来干!俺是男人,俺不怕!”
“梨花,看俺给你买到了沙塘,你多喝点,以后就不会肚子疼了!”
苏奶奶摇头笑了笑,吸了吸鼻子,慢慢往仓房走去。
就在这时,紧闭的院门处忽然一声轻响,像是有人隔着门往院子里扔了什么东西。
“谁呀?”
苏奶奶喊了一声,结果却只听到一阵飞快离去的脚步声。
等她走过去,举着手里的手电一照,果然发现地上躺着一个用柳条编的细长篮筐,模样有点像鱼篓。
苏奶奶对着筐里看了看,发现里面竟然是一大捆绑的整整齐齐的黄芪!
黄芪边上还有一个白色布包,苏奶奶打开来,里面全是晒干的红枣和山刺玫花苞!